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注册

登录

汉网首页

每日观察!戏曲电影传承需破圈

传承戏曲文化是戏曲电影自诞生以来的使命。如今,戏曲电影还需探索的是,如何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加强传播,实现更多破圈。

京剧电影《群英会·借东风》剧照


(资料图片)

2023年4月25日,《四郎探母》《红楼二尤》《群英会·借东风》《文姬归汉》四部京剧电影在全国上映,此前,多部电影的主创人员也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上亮相。

同时,近年来中国戏曲电影持续出海。2023年4月底,京剧电影《赤壁》在阿根廷基什内尔文化中心展映,这场展映是中国国家大剧院团队赴阿根廷文化交流活动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的京剧电影首次登上南美大银幕。

回看百余年中国电影史,起点便是一部《定军山》。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戏曲电影曾达到繁荣的顶峰,但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戏曲电影渐成小众,但仍是中国电影中一个独特且保持着稳定生产的类型,比如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就引起热议并带动可观票房。

传承戏曲文化是戏曲电影自诞生以来的使命。如今,戏曲电影还需探索的是,如何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加强传播,实现更多破圈。

新市场孕育新表达

在中国,电影与戏曲曾被人们称为“夫妻”。1905年,京剧《定军山》的舞台录像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历史,“戏曲与电影的融合,一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电影实验与探索的方向之一,更是戏曲借助现代技术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与途径。”北京市社科院文化所副所长景俊美说。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观看戏曲都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戏曲电影有着广泛受众,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更是进入年产百部左右的繁荣期。改革开放后,文艺市场化与大众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冲击着戏曲电影既有优势。

自2013年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戏曲创作逐渐繁荣,电影拍摄技术及运作流程不断完善,戏曲电影又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期。近十年来,戏曲电影年产量稳定在10-20部之间,“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京剧电影工程”系列影片,以及各大戏曲院团拍摄的代表作戏曲电影,构成了此轮戏曲电影的主要图景。

2021年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某种程度上成为标志性作品。该片保留了粤剧“唱念做打”的精髓,又辅以灵动的仙侠水墨风画面、高达90%的特效画面,使古典画景与戏曲表演相互统一,平衡了戏曲的写意性与电影的写实性,令人耳目一新。该片不到20天便打破戏曲电影历史票房纪录,累计票房达2373.9万元。

“广东粤剧有其独特的气质和特色,也区别于其他剧种的文化环境、市场环境、媒体环境和创作环境。《白蛇传·情》的成功,既是传统文化复兴的趋势使然,也是粤剧多年积累沉淀后的爆发,更是新一代粤剧人结合新媒体、新市场和新理念所做出的大胆尝试。”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说。

新技术助力视听升级

电影与戏曲的联姻,一直对戏曲的创新性转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拍摄《生死恨》时,导演费穆便决定遵循京剧的规律,利用京剧的技巧,将其拍成一部“古装歌舞故事片”。

京剧电影《四郎探母》导演马崇杰表示,拍摄戏曲电影有其独有的难点:“面对如此成熟、经典的剧目,如何用电影视听语言诠释并将其呈现在大银幕上?”他认为每拍一部戏曲电影,或多或少要有一些突破性的创作。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新时代的戏曲片创作,应当“寻找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的最佳结合点,以及质量和受众数量上的最大公约数”。

近年来,随着传播媒介的持续升级和电影艺术观念的不断更新,各种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影创作中,戏曲电影也迎来了视听升级。

饶曙光认为,应用技术创新的优势在于“通过数字化影像呈现更具‘电影感’的传统戏曲艺术”,这不仅能增强视觉冲击,展现国粹之美,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期待和观影心理。

《白蛇传·情》主创希望“用西方的电影技术,来建立东方文化的美学体系”;“京剧电影工程”系列作品之一《大闹天宫》,在“悟空驯马”段落,用计算机动画幻化马形,表现烈马难驯的场景;在《四郎探母》和《群英会·借东风》的实践中,摄制组也将CG技术虚拟造景与现实搭景相结合,为人物的表演或叙事提供相应的环境氛围,导演在片场拍摄时,就能实时观看虚拟场景。

“京剧电影在大银幕上映,要求和电视完全不同。颜色的层次、画面的质感都需要仔细打磨,使造景与实景融合,没有剥离感。”马崇杰表示。

要抓住青年观众

无论是金鸡奖单设最佳戏曲片奖项,还是近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等重要电影节时常为戏曲电影设置展映单元或相关活动,都能看出中国电影界为戏曲电影所保留的特殊地位。

“按原有的思维,从市场方面用主观感觉来评估,很多人或许会认为戏曲电影的市场基础、群众的观影基础基数不大。其实通过《白蛇传·情》的整体呈现和目前的市场反馈,恰恰证明市场基数非常之大,市场基础非常之好。”曾小敏说。

据媒体梳理,2015年至2021年,共有11部戏曲电影在世界不同地区和不同属性的国际电影节上展映;2022年也表现不俗,仅锡剧《江南雨》,就获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又获新西兰亚太国际电影节最佳戏曲故事片和最佳导演奖。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与传播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武亚军认为,如今的青年观众是未来戏曲的主流观众群体,当下的戏曲电影创作者应当创作出更符合现代媒介语境的作品,并以短片、短剧等形式抓住青年观众。

(作者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佳璇,特约撰稿吕佳心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

上一篇: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成立艺术品分会 意味着什么? 当前快报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热点资讯

前瞻科技

商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