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注册

登录

汉网首页

黄河安澜!卫星“瞰”这幅生态“工笔画”如何绘就?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今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作为一部针对黄河流域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统领性的专门法律,黄河保护法的颁布及施行,让黄河保护与治理有了“铁规矩”和“硬杠杠”。

山西省永和县黄河乾坤湾(无人机照片,2017年9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资料图片)

然而,曾几何时,黄河决口改道问题频现,黄河水一度面临断流,黄河沿岸生态持续恶化。从“体弱多病”到“岁岁安澜”,这条古老河流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保水源涵养

古人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实际上,黄河之水是从玛多来的。在这里,大大小小的湖泊如夜空中的星宿闪烁在多年冻土之表。而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的扎陵湖、鄂陵湖就坐落其中。

正是这片平静得宛如蓝宝石一般的湖泊孕育了大河奔流的波涛。而扎陵湖、鄂陵湖所在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黄河流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然而,这样关键而美丽的地方曾经遭遇了自然环境恶化,当地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的问题。扎陵湖、鄂陵湖一度面临面积缩小,草场退化严重、野生动物淡出视野的窘境……

这是2021年5月25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拍摄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的鄂陵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这些现象正是过度放牧造成的恶果。为了有效阻止黄河源头的生态恶化趋势,重现这里的生机活力,玛多县实行禁牧、休牧等措施,并有针对性地面向农牧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宣传。同时,青海在三江源建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目前有1.7万多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多方共建共享形成保护黄河源头水源涵养的合力。

位于甘肃的玛曲草原同样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也是黄河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蜿蜒的河水就像一条飘带,点缀在草原上。

这条绿盈盈的草原也曾沙丘纵横。但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总结,玛曲县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沙丘治理技术模式,即采取机械整地、栽植灌木、铺设草方格沙障、施肥、种植牧草、围栏封护及人员管护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整治沙丘、覆土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少了入黄泥沙量。

这是玛曲县阿万仓湿地景色(7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从源头的全面禁牧、休牧到上游对沙丘的整治……一系列“组合拳”举措力保黄河水源涵养的保护力度不减。

护沿岸生态

黄河作为一条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江大河,与其沿岸的环境生态和社区发展唇齿相依,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黄河流域地区正着力推动生态修复工作,确保黄河安澜。

黄河流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境内119公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黄河河道滩漫地、河滨湿地和腾格里沙漠东南前缘与引黄灌区的过渡地段的沙漠湿地。

以水克沙,沙水相连。加强沙漠边缘湿地保护,以湿地带动周边生态状况改善,在这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沙坡头就是这样以黄河为依托,集沙漠治理、旅游开发于一体,年均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目前已发展为宁夏旅游产业的新增长点。

黄河流经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无人机照片,2021年6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而位于黄河“几字湾”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完成了从人工治沙到项目治沙再到产业治沙的“三级递进”,形成了沙漠治理、生态修复与产业经济治用并行、协调发展的治理体系。

如今,“几”字弯两岸,山地、草原、湿地等景观丰富多样,与奔腾的黄河构成壮美画卷。

2022年8月15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拍摄的黄河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调水沙平衡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注入其中,这不仅让黄河变得更宽了,也让滔滔江水裹挟了更多的泥沙,奔流入海。

庞大的含沙量容易形成地上悬河,造成黄河河床高度超过两岸城市地面的高度。这种情况下一旦在汛期决堤,高度差将进一步增加泛滥河水的冲击力。

地上悬河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水事

因此,保障黄河安澜,就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简单来说,调水调沙,就是通过人为制造的水流,形成连续的泄流冲力,把淤积在河道及水库中的泥沙尽可能多地送入大海。

这里,不得不提小浪底这个水利枢纽工程了,它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的出口处,控制着黄河流域91%的径流和几乎全部泥沙。

小浪底之后,万家寨、三门峡等水库依次泄水,接力冲刷小浪底库区泥沙……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道水流通畅,黄河“地上悬河”的历史正在被改写。

那么,黄河水中的泥沙最终都流向哪儿了?来到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一“瞰”便知。卫星视角下,“黄河入海流”的磅礴气势跃然图上。

2008年以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15年在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接受生态补水。黄河水滋养着三角洲湿地的万物生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画好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这幅“工笔画”,就是在绘就我们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国人大网

《玛曲:黄河蜿蜒生态美》,甘肃日报

《守护源头 黄河安澜》,青海日报

《黄河“地上悬河”历史正在被改写》,光明日报

《沙水相连筑起“绿色长城”》,经济日报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执行策划:马宇聪 崔祎璁

视觉设计:李权

卫星技术:杨墨

记者:靳赫

卫星数据支持: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影像来源:

北京三号卫星

北京二号遥感卫星星座

新华网思客

新华社宁夏分社

联合出品

上一篇:美术培训机构,画画机构有哪些,西汉时期的文化如何与手绘结合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热点资讯

前瞻科技

商讯教育